当前位置:首页>>院内动态>>我院协办ESIE2025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氢能分区与沙龙活动

我院协办ESIE2025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氢能分区与沙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5

2025年4月10日—12日,全球储能行业盛事——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展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汇聚了近800家国内外储能全产业链参展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储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展期共计20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官方线上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ESIE 2025特别增设了氢能专题展区,重点讨论“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佛山市新型储能产业联盟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策划氢能主题展区及Mixtalk应用沙龙,联合30余家氢能、储能产业链企业集中展示前沿技术,发布10余项"风光储氢"融合创新成果,深度探索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实践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15144506.jpg

一、“电-氢-电”路径的产业化瓶颈依然存在

通过与10多家参展企业、参展观众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发现,氢储能虽然在长时间、大规模储能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但目前其产业化发展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能效瓶颈,新能源电力在经历“电→氢→电”的两次能量转换后,整体效率仅能达到30%至50%,远低于传统抽水蓄能(效率超过70%)和新型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电池储能(效率在70%至80%之间)。其次是经济性不足,氢能设备前期投资巨大,而后端氢能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同时在电力市场交易方面,多数企业认为当前政策环境下燃料电池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最后,长时储能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显现,尽管液流电池已在2至4小时的储能场景中得到应用,但市场对长时储能需求仍然较小,氢储能的长时储能(8小时以上)优势无法发挥。相比之下,抽水蓄能和锂电储能在未来3—5年内更具优势,而氢储能的发展仍需观察市场动态。 

图片2.png

二、“电-氢-X”的广义储能模式或许是指引未来的关键方向

为破解当前“风光储氢”产业化发展困境,须把目光聚焦氢气消纳与副产品综合利用。首先是“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后直接应用于交通领域,如氢冷藏车、氢能重卡以及氢动力无人机等,在固定路线场景下,这些应用能够发挥续航长、补能快的显著优势。其次,“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模式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后,进一步转化为氨或醇等氢基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化工或船舶行业。最后,探索适合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应用场景,整合电力、余热及副产氧资源,以满足社区、酒店、医院和园区等项目的多元化能源需求,通过多能融合的方式降低综合成本并开拓新的收益渠道。

图片3.png

三、从场景适配到产业链协同,将迁移储能发展经验至氢能

氢能产业的发展与储能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相似性。ESIE2025展会揭示了储能产业的三大发展趋势:首先是大容量电芯标准化趋势的持续,其次是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的推动作用,第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促进了系统软硬件的协同工作。氢能产业目前也展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包括电解槽单槽规模的不断增大,以特定应用场景进行技术验证和项目示范,以及AI在风光制氢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储能产业的发展逻辑与氢能产业的发展逻辑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双方的发展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作为较氢能产业更早发展且相对成熟的储能产业,其以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值得氢能产业深思。例如,在氢源和运力需求并存的地区推广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应用场景,在电价峰谷差较大的地区推广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的应用场景等。此外,利用AI赋能风光发电制氢过程,以及对全产业链中的氢能设备进行安全监控,也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图片4.png

四、风光驱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模式前景广阔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构成了严峻挑战。“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通过将风能、太阳能发电与储能、氢能技术有机融合,实现新能源电力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给。在这种模式下,富余的风能和太阳能电力可以转化为氢气储存,需要时再通过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方式转化为电能、热能等,从而实现能量的时空转移。这不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有效缓解了电网的波动,为构建稳定、清洁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持续降低,“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还将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风光储氢”项目将依托合适的氢能场景开展场景探索,在更多地区扎根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发展,为解决新能源储存与供应稳定性问题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图片5.png

本次展会的成功举办,彰显我院在氢能领域的资源链接能力和影响力,首设氢能专区也体现氢能产业在储能领域的发展方向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未来,我院将持续推进氢能商业模式创新,联合产业链伙伴共建氢能融合创新生态,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用户? 单篇购买

单篇购买

价格:0.01¥

请填写用户信息,方便下次登录

扫码付款

价格:0.01¥

支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