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LNG长约购销协议。根据协议,广州燃气集团将自2023年起向中化石油有限公司采购LNG,为期10年,长约量约40万吨/年。仪式当天,双方同步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国际LNG贸易、LNG接收站、国内天然气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截至3月14日,塔里木油田通过西气东输管网系统,已累计向我国中东部地区供气突破3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2021年天然气总产量的1.5倍。特别是在去冬今春冬供期间,塔里木油田天然气日产量连攀新高,保持在1亿立方米高位运行;2021年全年向西气东输供气超249亿立方米,为沿线群众践行了“暖冬”承诺。经测算,塔里木油田生产输送的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标煤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26亿吨,惠及北京、上海等15个省区市、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约4亿居民。西气东输促进了我国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能源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助推了相关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更新换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保效益。
3月20日,四川省达州市气温从前几天的近30摄氏度骤降至最低11摄氏度。正在试运行的西南油气田公司首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自动调节热水供应温度和发电功率,较好地满足了川东北气矿西外基地公寓楼员工对热水的需求。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号召,西南油气田川东北气矿在对西外基地公寓楼供热改造中,主动落实西南油气田打造“绿色能源西南模式”要求,采用先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低压热水供应和发电联产,大大提高了天然气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综合用能成本。在项目实施和产品选型中,西南油气田川东北气矿瞄准行业先进水平,与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选择产品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工信部2019年度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能效之星”的NY40/PN-EA小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该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驱动发电机发电,通过换热器回收烟气和冷却液余热产生热水,使天然气的利用率达到近100%。同时,系统还配套采用“空气能热泵采暖”新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了天然气的热能,还将空气中的热量进行转化利用,与传统的燃气锅炉相比,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两倍以上,实现了较高能源利用和较低的氮氧化物排放。
3月26日,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在青岛开工,标志着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项目计划在青岛、天津两地三处场地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32,0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结构重量。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超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由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所属企业建设的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崇明岛—长兴岛—浦东新区五号沟LNG站管道工程之隧道工程全线贯通,为实现长三角区域主干管网“互连互通”奠定了基础。创造国内小直径长距离隧道新纪录。该工程江底隧道全长约15.2公里,其中A线从长兴岛至崇明岛,长约8.237公里;B线从浦东新区五号沟至长兴岛,长约6.931公里。在隧道A线施工中,承担掘进的盾构机“长瀛号”从长兴岛北过江井始发穿越长江北港,经历了沼气对施工的考验、超高水压下高难度掘进、垂直顶升精准测量的高危作业等,累计完成隧道管片6094环。
3月31日,港华智慧能源发布消息称,港华(深圳)绿电有限公司日前于深圳正式成立,承担港华智慧能源的绿电交易业务,是港华智慧能源的全资子公司。港华绿电公司将聚焦于广东、江苏、山东等用电企业绿电代理并提供需求响应、可中断负荷服务、用电监控、用电诊断等综合用电服务。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出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和内河清洁航运,推进煤改气、油改气,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今年要形成350艘LNG船舶应用规模,建成6座内河LNG加注站。根据广东省港航集团“十四五”远景规划,到2030年,该集团旗下广东省新能航运有限公司所运营的LNG动力船舶规模将达400艘,成为珠江水系乃至全国最具规模的内河LNG单一燃料动力船队。2021年3月,广东省港航集团首批50艘LNG单一燃料动力散货船由中船广西负责船舶设计建造。目前,已有两艘首制船交付使用。
马耳他籍“达飞希米”号集装箱轮驶入上海洋山港二期码头。船舶靠稳系缆后,“海港未来”号LNG运输加注船缓缓靠泊“达飞希米”轮外档,通过吊装软管做好船舶LNG燃料加注准备,全球最大LNG动力集装箱轮与全球最大LNG运输加注船在洋山港成功“牵手”。这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也意味着上海港成为全球少数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港口。据悉,“达飞希米”号此次计划在洋山港靠泊24小时,加注7000立方米LNG。船舶靠泊码头,在加注LNG燃料的同时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既可保持码头泊位高利用率,又为船舶节约了燃料补充时间,进一步维护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了港口综合竞争力。